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中的歹徒聖人與救贖契機

2022-11-13

        今天要跟大家談的西洋文學作品是19世紀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生前最後一部長篇小說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,構思三十年後花了兩年時間於1880年完成。去年(2021)是他200歲冥誕,他年輕時是無神論者,嗜賭成性又好色,常為婚外戀情不斷投入金錢,用趕稿寫小說換取金錢。曾經參加革命團體被判處死刑,臨刑前一刻收到沙皇特赦令,才免於一死,生命受到極大震撼;後來流放西伯利亞去做苦役,期間成為虔誠的教徒,但也因看盡人生的苦難與痛苦而質疑上帝的存在。他說過一句話後來成為他的名言:「我只擔心一件事,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」。

        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融入作者的生命經驗,書中老卡拉馬助夫道德敗壞、好色貪婪,手裡的錢是從先後去世的兩任妻子壓榨而來,三個兒子從小託給親戚領養,沒盡父親的責任;另外還有一個被當成僕人使喚的私生子。老卡拉馬助夫跟長子米佳為一個風流女子爭風吃醋;一天黑夜,老大疑心情人去跟父親幽會,一怒之下闖入家裡差點把父親砸死,還打傷老僕人,他倉皇逃離後,躲在暗中裝病(患癲癇)的私生子悄然殺死老父。表面上像偵探小說,核心情節在尋找真兇,但更多的是深度探討心理、倫理、宗教跟哲學思辨(俄國小說都是這種大部頭,探討很深的議題)。

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發表論文,認為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是現代心理學的經典文本,也是弒父情結的最佳佐證。之前在其他節目中說過,一個人如果跟母親關係不好的話,則與配偶的婚姻關係也不會好。那如果跟父親的關係不好的話,會怎樣呢?

         小說中探討了「犧牲」與「救贖」的意義,比如被列為頭號兇手的老大米佳,總是處於善與惡的矛盾鬥爭中,他認為:「魔鬼同上帝在拼搏,而戰場就是人心」(這句話也成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名言),他涉嫌弒父被捕,卻自願承擔全部罪責,因他承認自己有過弒父的想法,所說的罪惡話語煽動了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的復仇情緒;因此決心「通過苦難來洗淨自己」。老二伊萬是理性主義者和無神論者,認為「既然沒有上帝存在,所以人可以為所欲為」的言論,影響了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最後置父親於死地,伊萬起初因大哥被列為兇嫌而鬆了口氣,但當他三次跟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會面,且在第三度會面時,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向他坦承自己才是兇手,且認為老二伊萬是幕後推手、是殺父同謀時,伊萬頓時注入涅槃般力量,決定上法庭作證,說(私生子)斯梅爾佳科夫只是為了幫(老大)米佳擺脫嫌疑,也是為了贖自己的罪才自承是兇手。但開庭前私生子自殺,沒有充分證據證明他的罪行。老二伊萬因內疚而導致精神錯亂。

        當私生子斯梅爾佳科夫向伊萬坦承自己才是兇手,且認為伊萬是幕後推手、是殺父同謀時,老二伊萬的良知瞬間被喚醒了,以致認為自己罪不可赦。杜斯妥也夫斯基這裡書寫的人物,尤其像老二伊萬,看起來不是很善良的角色,突然之間卻變成一個聖徒;比較像格雷安.葛林的小說《權力與榮耀》中的男主角,雖然是神父,但他有私生女,還偷喝酒,沒有安守戒律;可是他卻能夠愛所有世間一切的人,因此,可稱為「歹徒聖人」(picaro-saint),是歹徒與聖人合一,善良跟罪惡合一的聖人。作者呈現了人性的複雜性,也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中吸引人的地方。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,他就是個「歹徒聖者」: 唯有歹徒聖者了解歹徒聖者! 所以他書寫歹徒聖者的心境。也因為如此,他的小說在黑暗的人性當中,又幻化出人性的光輝。就像前面所說,修道的過程要經過迷悟的階段,最後才能回首向善;有點像易經中「復自道」的過程。這是作者成功的人物刻劃以及主題書寫之處。

        《卡拉馬助夫兄弟們》書中,老三阿遼沙從小就有仁愛之心,中學畢業前進修道院當見習教士,跟著佐西馬長老學習。書中有一篇非常重要叫"佐西馬長老遺訓"是他臨死前的佈道,講述自己年輕時的叛逆以及後來如何醒悟成為篤信基督的修士。而長老在死前要阿遼沙還俗回到塵世間的用意是甚麼?難道歷經人世苦難跟懷疑上帝的階段是絕對必要的嗎?這位令人敬重的長老辭世後,人們都期望他的屍體能和所有神聖的人的屍體一般永不腐爛,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;佐西馬長老的屍體不但腐爛了,並且第一天開始就臭味難耐,讓一些人對長老的崇敬產生懷疑!連阿遼沙也感到崩潰。

Q.這樣的描述,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?

        小說中,最著名的篇章「宗教大法官」是老二伊萬寫的一首長詩,他跟老三阿遼沙對上帝存在與否的辯論。長詩講述在16世紀當基督再度降臨人間顯現奇蹟時(比如讓死者復活),大家很擁戴基督;但是宗教大法官叫基督不要妨礙他對於人的統治,並向耶穌挑釁道:「你發怒吧!我不要你的愛,因為我自己並不愛你。」宗教大法官正是假基督之名,行統治之實。基督很痛苦但仍沉默不語,宗教大法官被這沉默所震懾,放棄清晨燒死基督的企圖。老二伊萬寫的宗教大法官不信上帝,正是藉他之口向俄羅斯東正教傳統發出詰問。長詩結尾,面對大法官的詰問,耶穌一言不發,只是走過去給了他輕輕一吻。那個吻雖在他心中注入一股暖流,但大法官原來的想法沒有改變。

作者杜斯妥也夫斯基成為教徒後,因看盡人生苦難而質疑上帝;面對書中探討上帝是否存在的無解狀態,該如何解答?

欲知以上問題的答案,請收聽以下音檔~ 

您可以在以下平台收聽/訂閱「易眼觀天下」節目,帶給您神話、哲學、文學、心理學....跨領域對話

易生易學研究中心 部落格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